查看原文
其他

来北仑,一定要走走这条线路!

北仑新区时刊 北仑发布 2021-10-01


秀美山川

传奇故事


烟雨时节至田家


村谐农乐绽新花






老庙烛火照千家 古樟挺立护百年


景与情从来都不可分割。古有文人雅士寄情于山水之间,留下精彩绝伦的文学作品。2月27日,北仑秀美山川沿线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采风团,他们以文艺爱好者的视野去踏勘、去寻访、去感受,在历史与现实、风光与习俗中间采撷文艺创作的精髓,为传奇故事的创作积淀素材。

伴着绵绵细雨,带着一颗激动而又好奇的心,采风团向本次活动的第一站——嘉溪村出发。

嘉溪

嘉溪位于大碶西南,由嘉溪、乌石岙、陈家三个自然村组成。村内有“牡丹岩”“羊山下”两支溪流流经,两溪之间山清水秀,故而得“嘉溪”美名。北仑最为秀美的山川公路嘉河线也西起于此。

从中心城区出发20多分钟,车子在一座红墙黛瓦的小庙前停了下来,这座名为“嘉溪庙”的百年古庙,初建于天顺元年(公元1328年),内奉北宋名将曹彬之像,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十二年(公元1873年)重建。采风之旅就从这里开始。

古庙文保员王亦忠不顾细雨早早等在庙前,见我们到来,便热情地迎了上来。稍作寒暄后,采风团成员便被庙前的古香樟树吸引了目光,只见其树身高大,树围足有七八米,几人合抱都围不过来。

王亦忠向众人介绍起古树的传说,相传明嘉靖三十五年(公元1566年),戚继光作为参将镇守宁波、绍兴、台州三府,统领抗倭。一次经过灵岩乡(现大碶街道)嘉溪一座小庙,停下来休息,谁知他的战马不小心弄断了庙前的小树,戚继光过意不去,就亲手补种了一棵。村民们得知后,代代相传倍加保护,便长成了现在的参天大树。

一支突兀而出的黑色枝丫引起采风团众人的注意,在王亦忠的记忆中,这是30多年前的一场大火留下的痕迹。2002年3月其南侧的一段分枝,还曾自然折堕。虽屡遭灾难,这棵古树依然非常顽强,现在已经长出了新枝,盘虬伸展,努力向上,用旺盛的生命力见证着嘉溪这座古村的历史变迁。

树后的嘉溪庙规模不大,但设计得颇为精巧,紫红色的院墙,青灰色的殿脊,是北仑区典型的清代晚期坛庙建筑。众人在庙内边走边看,不时有些新的发现,譬如清康熙三十五年(公元1696年)县令唐鸿举曾为庙题过“怀葛高风”“誉髦斯士”两块匾额,每年的农历十月二十六,为庆祝曹彬将军的生辰,庙内的戏台仍会被使用。

庙内现存的清代木结构、石刻和三弯昭墙保存均较完整。在王亦忠的介绍中我们得知,古庙在历史的长河中,也曾遭到风雨的侵蚀,后经村民多次集资翻修,才有了如今的模样。

从庙内留存的石碑来看,最近的一次大修在2014年,集资的金额近百万元,王亦忠语带自豪地说:“这些都是大家自发捐献的。”闻言,采风团成员不禁感叹,都说古庙保佑着村民,但村民又何尝不是用心爱护着这座百年老庙呢。


竹径通幽现共同 山林野趣藏不住


沿着蜿蜒的溪坑,车行至太白山脚,雨中的太白山以一种娇美朦胧的姿态迎接着我们。烟雨空蒙,似水若尘;雾霭氤氲,若幻亦虚。山,披着深绿色的裙装,雨雾,似绵软的披帛,垂挂在半山腰。好一幅“雨中山色洗还青”的风景画。

采风团成员深吸了几口气,向森林步道进发。“细雨中的太白山,我倒是没有来爬过,今天也是一次别样的体验。”采风团成员黄梦燕说。黄梦燕退休后酷爱寻访名山大川,国内国外都留下过他的足迹,每到一处,他都会写下游记。走过一段路,黄梦燕停下脚步,回望山下,群山环抱,更显生命的渺小与坚强。“亲近自然是灵感的最好来源,我想用心体会每一分钟。”他说。

车沿着大海线继续行驶,视野渐渐开阔,盘溪两侧,竹深似海,乡间民居全淹没在绿意中,那便是到了共同村。

一下车,采风团成员就被村前的大溪坑吸引了。此处名叫“盘溪”,由于雨水充沛,水流不停地欢畅奔涌,水清且净,让人心旷神怡。民居集中于溪坑北面,此情此景,让人不由地钦羡起“窗竹影摇书案上,野泉声入砚池中”的居住体验。

在共同村文化礼堂外,采风团成员乐胜龙和张仿治在“村庄导览图”前驻足良久。“这里有3个自然村,像船一样的这块是盘岙,背靠大山,山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张岙和何俞,村庄看上去很精致呀。”“整个共同村是环山依水而建的,以前虽然地处偏僻,但现在看来不失为享受乡村野趣的好去处呀。”

眼前的共同村文化礼堂白墙黛顶、朴素雅致,与四周的竹林相得益彰。文化礼堂以“竹”为背景,以史志、民风、竹用具、竹创意、竹未来等篇章,打造出一座别具一格的“竹里馆”。

在这里,79岁的村民乐春怀兴致勃勃地给大家介绍起共同村的历史与人文。“我们这里最早叫‘盘谷’。”“‘gu’是哪个‘gu’?”一听见这个名字,立马勾起了采风团成员的好奇心。村名的最早来源已不可考,但越是悠久神秘的历史,越能激发成员们采写传奇故事的灵感。

“解放前,我们和如今的杨岙村一同称为‘盘溪村’,几经更迭,才有了‘共同’这个名字,寓意共同富裕。”乐春怀补充道,该村大多数人都姓乐,有古书可考,浙江的乐姓就是从这里发扬出去的。

时下,共同村被纳入了水源保护地,“环保”二字对村民的意义更加重大。该村利用百亩竹林的生态优势,把竹林租用给怡人公司,进行竹材研究。看着“竹里馆”中展出的竹子工艺品,采风团成员啧啧称赞。


陈氏宗祠面貌新 醇美山乡故事多

在大碶秀美山川沿线,还有一个美丽的村落——杨岙村。采访当天,正好下着小雨,当采风团驱车来到杨岙村时,沿途山色空蒙,带着涤荡风尘的清新,让大家心驰神往。

杨岙村有一座古建筑,在村里可谓人人皆知,那便是陈氏宗祠。采风团成员也慕名来到了这里,84岁的村民陈斌华热情地为大家介绍关于这座古建筑的故事。

陈氏宗祠

陈氏宗祠始建于光绪三十三年竣于宣统三年,占地面积700平方米。宗祠内十八间木结构建筑画梁雕栋,气派宏伟,主体坐北朝南,分主堂、东西两厢、前门正楼等几大部分。明末清初时,陈氏家族先祖由鄞州姜山迁来。宗祠里有两副对联说的就是陈氏家族的渊源,一是“三迁来盤谷泽被分支,一派溯姜山典留大本”,另一是“乃颂曾孙有庆祀隆盤谷千秋,所称先祖是皇城接姜山一脉”。陈氏祠堂虽经百年,但保存良好,又经修缮,更显其端庄大气。现已被列为北仑区文物保护单位。

采风团成员一边听陈斌华讲解,一边提出了疑问,不少人都对“杨岙”这一村名的由来感到好奇。对此,陈斌华解释说:“杨岙村是以姓氏命名的。”其实,杨岙村的第一代祖先姓杨,最早生活在东岙村,后来因第七代子孙入赘到陈家,才迁徙定居,后陈家人为了不忘记这位祖先就将村名取名为杨岙村。“这就是杨岙村村民姓‘陈’不姓‘杨’的渊源所在。”现如今,“陈”姓成为了杨岙村单一的村落血源,因此杨岙村有着“一村一姓一条心”的乡风美誉。

经过300多年的繁衍生息,杨岙子孙耕读传家,在这幽深奇美的临山竹海中形成了一个风貌古朴、民情醇厚的村落。“在这个古村落里,还流传着很多寓意不凡的美丽传说呢!”听到陈斌华如此一说,立即引起了采风团成员们的强烈兴趣,大家纷纷围拢在老人身边,仔细聆听,并拿出纸笔将老人所说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。

“杨岙村山岭‘里柳树红’间有一涧清泉,相传很久以前,村庄上住着一名少女叫甜妹,和村里的一小伙阿华相识并相爱了,夫妻俩相濡以沫,恩爱异常……”老人随后为大家讲述了“里柳树红”恩爱泉、“猢狲岭和欢喜岭”传说、“夏皇后”墓地传说、“箭竹结米”等传说故事,听得在场每一个人都意犹未尽。

“听了这么多神奇的故事,相信我们也能创作出感人的传奇作品。我们会把走过的那些土地上的风俗人情、体味过的美事美景用文学作品表达出来。”采风活动临近尾声,采风团成员屠明华如是说。

(北仑发布综合编辑,资料来源:北仑区传媒中心 记者 蔡晓馨 王涵真 刘盈蓉 通讯员 李颖晖 陈红萍,摄影 陈张坤、李泽浩、杨云中、贾磊)

猜你喜欢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